温州游泳屡有佳绩背后:“游泳之乡”群众基础好,专业方法助力业余队伍

来源:上海甜糕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061106d-a448-4263-86cc-459d26234fb2.png

记者 张奇 丁鹏

巴黎拉德芳斯游泳馆接连传来关于温州的好消息。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获得2金3银7铜共12枚奖牌,其中的2金2银1铜,由来自浙江温州的徐嘉余、潘展乐、柳雅欣三人贡献,徐嘉余与潘展乐携手拿下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冠军后合影宣告,“我俩都是温州的”,让温州通过游泳赛场高调走进世界视野。

在本届奥运会之前,多名游泳冠军同样来自温州:2010年广州亚运会50米自由泳和男子4×1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得主吕志武,获得2014年南京青奥会男子100米蝶泳冠军、2014年仁川亚运会100米蝶泳亚军的李朱濠等。即使在游泳人才辈出的浙江,温州运动员的表现也堪称不俗。

为何温州在游泳赛事中表现亮眼?连日来,记者来到这座辐射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的中心城市,通过走访当地泳校,以及徐嘉余和潘展乐共同的母校温州体育运动学校游泳队,尝试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的学生在训练

小孩在幼儿园即开始游泳生涯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上过完20岁生日的潘展乐,无疑是受到最多关注的运动员之一。

为了庆祝潘展乐夺冠,老家温州多个商场大屏以祝贺海报或视频形式滚动播放这一喜讯,出租车顶的广告位也尽是对他的祝贺。

在潘展乐的祖籍地永嘉县桥下镇前山头村,挂满了庆祝潘展乐奥运夺金的横幅,不少市民慕名从温州市区驾车到村里来打卡,村口的横幅上写着:“热烈庆祝潘展乐打破世界纪录,勇夺奥运冠军”,牌楼上也挂起横幅:“感谢你,用冠军的荣誉照亮我们的家乡”。

潘展乐祖籍地村子挂横幅庆祝他夺冠

作为潘展乐的母校,温州市少年游泳学校、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下称“温州体校”)内外也挂起了多条庆祝横幅。2008年,四岁的潘展乐被启蒙教练叶信选中,进入少年游泳学校。3年后,潘展乐被叶信作为好苗子输送到温州体校游泳队,跟随教练王士继续学习游泳。直到被王士输送到浙江省队前,潘展乐在温州度过了近10年的习泳生涯。

8月8日,记者走进温州体校游泳训练馆,数十名不同年龄段的小孩正在练习,一圈又一圈,孩子们瘦小的身体在泳池里却仿佛有无尽能量。陶女士的女儿将升入四年级。据她介绍,她家住温州乐清市,女儿在幼儿园中班时,被游泳俱乐部教练选中,刚好她喜欢游泳,自己也希望孩子能有一个为之坚持的目标,便同意将孩子送去。三年级时,女儿被作为苗子送到温州体校游泳队。

陶女士称,孩子在这里最重要的任务是游泳训练,但文化课程学习的时间跟普通学校差不多,不会落下。不同的是,在这里,周末和暑假也会用来训练,意味着孩子的假期会比普通学校孩子少。她和很多家长一样,也会担心孩子受不了这种节奏。不过孩子自己一路坚持了下来,没有放弃,作为家长,她会多鼓励孩子。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学员在训练

专业方法助力业余队伍训练

陶女士等家长介绍,温州体校游泳队的教练认真负责,会仔细指导、改进孩子的游泳动作。

在温州体校校长韩包斌看来,无论是招生选材,还是对学生成长的培养,教练的用心都尤为重要。学校旨在打造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教练队伍。该校共有11名在编游泳教练员,年龄结构属于老中青相结合,梯队合理。教练们的业务能力也非常强,徐嘉余的教练林梦华、潘展乐的教练王士,都是学校的优秀教练员。

当地媒体将87岁高龄的陈剑岳誉为温州游泳的“祖师爷”,当地游泳界的教练员基本都是陈剑岳的弟子或再传弟子。陈剑岳认为,温州游泳人才辈出,很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批热衷游泳事业、事业心强的教练员。“第二代、第三代教练员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他们都有很强的事业心,认真工作。他们都很重视选材,重视技术,训练方法与时俱进。”陈剑岳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温州体校游泳馆泳池上方供仰泳用的镜子

在温州体校游泳训练馆内,记者注意到,泳池边缘两条泳道和泳池首尾两端上方的天花板均悬挂着镜子,镜中是下方泳池内的场景。现场负责人解释称,这一设计是供仰泳学生使用的,学生可以从镜中观察自己的动作。设备花费了数十万元,徐嘉余训练时就曾使用过这种镜子。

据韩包斌介绍,学校定位是业余体校,不过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学校也会注重借助专业方法,提升学员的水平。例如对运动员伤病的预防和治疗,就是一项关键工作。此外,学校正在尝试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各个运动项目的教学中都安排了体能课,以及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定期测试,尤其还会与高校合作对重点运动员做生理指标测试,根据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安排重点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为了达到效果,学校也会引导教练员转变观念,向这方面努力。

据了解,温州体校的学生一条主要的出路,是作为优秀苗子被输送至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专业运动员培养。不过有这种机会的孩子毕竟不占多数,近两年,该校也在加强以体育特长生的形式向高校输送人才,拓展学生的出路。

温州体育运动学校(图源:温州体校)

厚实的体育人才储备

温州游泳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记者从温州市体育局了解到,早在2017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联合在温州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鼓励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试点的重要任务之一。

温州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起步较早,为温州竞技体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温州市体育局、教育局等四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温州市社会力量兴办竞技体育训练机构扶持暂行办法》,目的在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竞技体育训练机构,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全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业余训练新模式。

该办法中提出的数条细则中重要的部分,是对社会力量兴办竞技体育训练机构的扶持,以及对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竞技体育训练机构,给予奖励。

温州体校游泳馆内的名人墙

韩包斌告诉记者,学校学生来自温州各个县市区的业余体校以及体育俱乐部的输送,学校教练也会到各个生源点挑选好苗子。

“先要选对,再说选足”,韩包斌解释称,选对苗子很要紧,学校教练员们有一套选材的经验办法。挑选孩子时,除了要看他们在某个专业方面是否有潜能,还要看他们在心理素质、身体机能等方面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学校为了保证生源充足,在春季和秋季都会招生,不同年龄段都会有,让学生队伍能够保持一定的数量。目前,该校游泳队约有200名学生。

学生在游泳俱乐部外驻足观看潘展乐获奖视频

吕志武游泳俱乐部是温州市业余训练“市队联办”项目单位,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记者找到该俱乐部时,不少学生正在俱乐部内进行夏训。俱乐部负责人李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俱乐部挑选生源及向上级输送优秀人才的流程。

李先生介绍称,该俱乐部是温州市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每个学期,俱乐部会到瓯海区辖区的幼儿园“选苗”,主要在中班和大班,选中的孩子会到俱乐部试训,经过培养后,优秀的孩子会输送至温州市体校继续训练,更出众的则有可能直接输送至浙江省体校。一般来说,每个学期能挑选到一百多个孩子,经过半年训练后,留下来的只有十来个,再经过一年,留下的孩子可能只剩下五六个。留下来的孩子中,能进市体校的只有两三成,能进省体校的就更少了。即便孩子们坚持下来,后期能否进入上级体校,也还得看家长是否愿意等综合因素。

李先生称,游泳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例如每个学期的“选苗”,都是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发文安排,划分片区。

吕志武游泳俱乐部内学员在练习

游泳之乡的良好群众基础

温州游泳成绩的取得,除了政策支持、成熟的培养模式,也离不开温州水域发达的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温州市体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来,温州是游泳之乡,天然水域、河道遍布,群众游泳基础好,防溺水意识较强,整体学游泳氛围好。从青少年到中老年,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都积极参与游泳运动,常年参与人数达30余万,龙湾瑶溪、永嘉古庙等地建有三十多个游泳基地,春节横渡瓯江连续举办42届,已成为享誉国内外重要民间赛事活动。截至2023年12月,温州全市共有游泳场所346家,游泳培训机构70家。

同时,政府大力扶持游泳事业。近年来,温州依托全国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试点,集聚要素资源推进体育场馆建设,游泳场地迅速增加,游泳运动得到更广泛的普及。截至2024年7月,温州全市拥有游泳相关协会25个,现阶段拥有市级游泳训练机构26家,已设立吕志武游泳俱乐部、温州市奥体游泳学校等8家业余训练“市队联办”项目单位,每个项目单位每年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

温州商场祝贺潘展乐夺冠(网络截图)

温州市体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称,温州游泳竞技人才辈出。当地的竞技游泳运动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涌现了阮怡、陈慧佳、吕志武、李朱濠、徐嘉余、柳雅欣、潘展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运动员,保持“江山代有人才出”的良好态势。

在温籍游泳运动员出彩、“游泳能长高”等观念影响下,越来越多温州市民选择让孩子参加游泳训练。目前,温州中考已将游泳列为选考项目,成为全省特色;游泳中心培训班的学员也几乎“爆满”。据不完全统计,温州现有游泳培训机构达七十多家,每年接受游泳培训人数超万人。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由记者马星翔摄)